“岛与半岛:举国欢腾的感叹号”。当年,诗人用这样的句子,描绘香港重回祖国怀抱的喜悦。然而,这1100多平方公里土地、这260多个岛屿,从来就不是“无脚鸟”。
自石器时代始,上下五千年,属番禺、归宝安、隶东莞,或设媚川都、或置官富场、或有屯门寨,史不绝书者,为香港历史正宗;而穿街走巷多为黄肤黑发,十之八九籍贯于内地,更有清明洒扫、端午竞舟、重阳登高、春节欢聚,风土民情者,为香港文化根脉。树高千尺,根深叶茂。大屿山宝莲禅寺的露天青铜佛,坐南朝北遥望祖国内地,昭示情感所归、民心所向。
19世纪40年代开始,英国先后强行割占香港岛、九龙,租借新界,施行殖民统治。然而,休戚与共,血脉相连,穿越自然的考验、历史的节点、世界的变换,爱国爱港的深情一直涌动激荡,从未断绝。1925年“五卅惨案”后,香港25万工人罢工16个月,“誓与帝国主义决一死战”。抗美援朝期间,霍英东突破“全面禁运”为新中国运来大量物资。1991年,华东地区水灾,有港人捐资150万港元,只在登记表上写下“无名氏”三字。2008年汶川地震,香港各界10天募捐善款近20亿港元……香港区旗上的紫荆花,五片花瓣中各有一颗星,正与国旗上的五星遥相呼应,寓意香港与内地密不可分。
曾经,在香港大学的一场演讲中,演讲者问及大家启蒙歌曲,全场唱起《我的祖国》。现场播放的视频,让人泪湿衣裳。是什么力量,让这首老歌横跨数代,激发如此共鸣?正因旋律背后,有山川河流稻香,有乡关家国故园。风雨如晦,时运与共,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,滋润着两地中华儿女的心田,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,不畏风高浪急,不惧山高水长。
百余年屈辱国史,香港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。但历史割不断血脉,时间冲不淡情感,“未怕罡风吹散了热爱,万水千山总是情”。从昨天到今天,血浓于水、情重于山,香港与内地已是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,心手相牵,不可分离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