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文博场馆里过大年,到非遗大集上买年货,从春晚舞台“青绿舞”,到火遍各地国风潮,从“迎客松”笑迎八方客,到“送客柳”盼君一回顾,积淀数千年的中国味道瞬间便惊艳了世人。由此可见,时光深处的“老味道”,依然醇厚绵延;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,已然为巍巍中华注入了青春活力,而将中华传统文化再次发扬光大,乃是我们青年人的应有之义。
传统文化是蕴含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基因。
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,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沧桑巨变,而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滋养中历久弥新。无论是清丽妩媚的昆曲,还是高亢嘹亮的唢呐,无论是巧夺天工的刺绣,还是醇厚艳丽的唐卡,都源自于古老先民的劳动经验与生活智慧的文化积累,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保留下来,成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构成部分,内化为中国人的精神基因;无论是火到出圈的《唐宫夜宴》,还是风靡全国的故宫文创,亦或是国风国潮大放异彩的大小剧场,无不是此种基因的外在表现。
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文化动力。
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,从二十四节气开启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,到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幻化成冰五环;从冰雪雕刻的“中国门”和“中国窗”到火焰打造的“空中迎客松”,中华文化元素贯串整个开幕式始终,演绎了“中国式浪漫”,好评如潮。振叶寻根,蹑迹求源,追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脉络,不难发现传统优秀文化对当今时代发展的指导作用。从先秦思想中的“竭泽而渔,而明年无鱼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,到贞观时期的“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”的反思历史的理念,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在指引着我们,与自然和谐共生,成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助推器。
继往开来谋发展,传统文化需弘扬,更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付诸行动。
《大学》曾言: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”言语思辨中也揭示了传统文化要传承保护,创新发展。正如鲁迅先生所说,“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,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。”从以三星堆出土文物为灵感的舞蹈《金面》的成功,到将《千里江山图》搬到春晚舞会《只此青绿》的惊艳,都说明传统文化既要传承保护,又要创新发展,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。无论是火到出圈的《唐宫夜宴》,还是风靡全国的故宫文创,亦或是国风国潮大放异彩的大小剧场,无不是在传承创新上群策群力的结果。人间自是有青绿,风吹绿柳满关山,传承创新后的传统文化,恰似那插枝即可成荫的绿柳,一经群策群力的春风吹拂,便生机勃发,郁郁葱葱。
叶嘉莹先生有诗云,书生报国成何计,难忘诗骚李杜魂。吾辈青年当心中铭责任,知行重合一,一起齐心协力,弘扬传统文化,共襄时代盛举!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