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语文这门学科的初始,我们就与文字密不可分。从声母韵母一个个学起的拼音,到用稚嫩双手写出来的汉字,语文就在小时候的我心里生根发芽。
逐渐地,单个单个的字之间有了联系,横竖撇捺组成的图腾带着神圣的使命,能够包罗整个宇宙所有的含义,以及其后的一条条注解。它们已经不是简单的符号了,它们成为了表意的工具。
再往后,单个的含义组成句子,句子组成文章。
这时的语文课,已然变成了赏析课。我们开始追究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,又究竟体现了什么东西的什么特点,甚至是作者带着怎么样的情感写下了文章。
我为什么要知道这些?为了阅读,为了作文,为了应试。
升入初中,我越发觉得无事可写。写作在我眼里越发艰难。我的脑海里正在逼迫自己:你必须写出点什么来,而且要写得精彩,写得生动。这时的我曾一度认为自己与文字无缘,有时兴起,正要提笔,却发现自己写不出任何文艺的语句。
一次闲暇的时候,我偶然翻开一本书阅读。那是我第一次完全沉浸在文字中。我会不自觉地代入自己的经历,以及自己身边的一切。我完完全全地被吸引,的确有关文中华丽的辞藻,但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内容。直到此时我才明白,文字最初的目的就是表意。
我曾花费无数时间挣扎在作文中,即使有了开头,也总是会烂尾,即使有了思路,也没有具体的写法。在一番狂补写作技巧后,我更加迷茫:我到底改写怎样的文字?我无法违背自己的内心,与自己的生活相背而行。这时的我才再次明白,写作源于生活。
之后的阅读中,我不再迷茫,因为我坚信,好的文字不需要华丽的描写,需要的只有内心的一份热忱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