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各位同学:
大家好!我演讲的题目是《回望历史,理性发声》。
“六王毕,四海一……”,传颂千年的《阿房宫赋》向我们展露了富丽华贵的倩影,引发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无尽遐想。学至此文,我也是一边遐思,一边喟叹:巍巍阿房,付之一炬,实属不该。
依我看,阿房之功当拿来。
首要该被拿来的,就是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。与当下保留的园林不同,“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”的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大手笔,是为数不多的大型宫殿群,况且其历史悠久,地位便更不可撼动。秦王当年在宫殿上倾注了如此多的心力,集结了天下的能工巧匠,若是流传下来,也必是世界一大奇迹。如此的艺术价值,即使是秦暴政的罪恶产物,也只能道一句“罪在当代,功在千秋”了。若是阿房能“拿来”,将是国家的、世界的文化幸运。
说到这儿,也许不少人已经要拍案而起了,攻击些什么“伤在百姓,滔天大罪”云云,且听我道来。
我看,阿房宫按理应“拿来”。项羽一把火焚了那千里长宫,火烧三天三夜不熄,然后呢?喻之以惩罚赢秦,为天下百姓伸张正义。其实,项羽这样做太过鲁莽,只顾着一时行侠仗义、举措豪迈,根本没有考虑以后,烧了宫殿,新皇上位就不再建吗?工匠人民的仇是报了,但却没有得到补偿,甚至连唯一的劳动成果也毁于一旦,老百姓不心寒吗?火烧阿房,体现了项羽骨子里的理想主义,这也恰恰是天下最终没有选择他的原因。就像鲁迅说的“得了宅子,为了保存自己清白,勃然大怒,放一把火来烧光的是混蛋”,真正有主意、能主掌天下的君王,应有这份气魄,将阿房宫拿来,将下一个时代管理得更加辉煌。因此,阿房宫的悲剧可惜就可惜毁在了“楚人一炬”。
当然,从真正的事实上来说,阿房宫是拿不来的。就算他从楚人的火炬下逃出,后世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楚人,就算没有这一场漫天的大火,时光也会侵蚀它,使它风华不复当年。也许,正是这华美无双的宫殿命中的一次劫数,才最后成全了艺术。如果阿房仍在,又哪来的《阿房宫赋》?正是与阿房宫隔着一段历史,一场大火,人们才能永远铭记它,它的身影正是因为如此模糊,才有了诗人、词人心中的各色映射。如此,拿不来又有什么可惜?
时光终究会把所有可惜与意难平化为圆满,拿来的尽头实则终止于拿不来。只是有那么一个“如果”,我们依旧希望阿房宫得以拿来罢了。
谢谢大家!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