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。”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,人民富强,国家也会富强。所以,国家必须关注民生,以民为本才能走向繁荣昌盛。
关于民生问题的讨论,自古以来就有。我国儒学大师孟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民生的重要性,提出了要改善人民生活,他认为“七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饥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”在孟子看来,百姓能够有饭吃,有衣穿,不因饥寒而流离失所,国家就会稳定,统治就会巩固。孔子也提出了大同社会的构想,“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”,人民生活富足,和谐相处。陶渊明在《桃花源记》中也渗透着他对一个理想社会的向往。可见,在古之先贤眼里,丰衣足食是改善民生最基本的要求。
不过光要解决温饱问题是不够的,还要尊重人民,关爱人民。
唐初名臣魏征曾说:“君,舟也;民,水也;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”回顾历史的长河,看历代兴衰,品各朝成败,我们也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――得民心者得天下。商纣王骄奢淫逸,沉迷美色,不理朝政,最终激起天下怨恨,武王伐纣,纣王自焚而死,殷商百年基业毁于一旦。隋炀帝大力兴土木,穷兵窦武,开运河,下江南,耗尽天下民力,天下农民四处起义,杨广最终被杀死在江都。那么,拥有民心又会怎样呢?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,爱护人民,打土豪,分田地,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赢得了人民群众大力支持。在人民的帮助下,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,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中国进行改革开放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中国共产党建设民生的脚步从未停止。“权为民所赋,情为民所系,利为民所谋”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提出的口号,符合我国政府治理国家的宗旨和原则。早在20世纪初,我国就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,使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,医疗保险,社会保险以及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提供了极大的保障。而近年来,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,改革分配制度等重大举措,更是让人民享受到了切实的福利,人民的生活逐渐改善,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正一步一步走向伟大复兴。
关注民生,以人为本,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,团结统一,艰苦奋斗,振兴中华之中国梦定能实现。
添加新评论